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低碳和无碳发展长期效益可期

来源:低碳世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观点: 为控制地球温度上升,各国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减排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分地区、分阶段逐步实现碳中和; p> 从全球来看,低碳转型发展是机遇,也是调整;对我国而言,技术

观点:

为控制地球温度上升,各国需要采取迅速有效的减排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分地区、分阶段逐步实现碳中和;

p>

从全球来看,低碳转型发展是机遇,也是调整;对我国而言,技术进步和清洁能源发展为转型提供了基础。绿色发展既是要求,也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减排行动刻不容缓。

在过去的 100 年里,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费造成了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原本“存储”要通过。更多的释放,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造成全球变暖,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近50年来,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日益严重。记录的灾害数量增加了五倍,经济损失增加了七倍。由于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度和严重性增加,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高温热浪频发,蝗灾威胁粮食安全,气候难民增多,森林火灾频发。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的减缓政策和行动,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3.7至4.8℃。 °C 相对于工业化前。海平面上升0.6~0.8米,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灾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研究表明,将温升控制在1.5°C以内的影响和风险远小于温升2°C。

柴启民指出,无论是控制在1.5℃还是2℃以内,全球碳排放的剩余空间都非常有限。迫切需要采取积极、有效、快速的减排行动,逐步扩大全球碳足迹分时段分区域。实现范围内的碳中和目标。

低碳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为碳必须被人为清除或抵消,以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技术,如因为除碳在科学上是可行的;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道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各国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柴启民认为,实现长期目标需要快速、深远、前所未有的变革,但短期目标的完善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

根据气候雄心峰会的承诺,我国从见顶达到碳中和只需要30年,远短于欧盟和其他承诺。柴启民认为,这个时候需要辩证地看待。目前,中国拥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支撑。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也有更多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会催生新技??术、新工艺。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先进储能、绿色氢冶金化工、零碳建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气化高铁等新能源产品、新模式、新经济形态——排放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创新和绿色发展也与中国倡导的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可以通过“轻松敲锣打鼓”实现碳中和。当前,中国绿色复苏思路清晰,态度坚决,投入巨大。

全球碳中和需要更多技术支持

对于全球碳中和,不能理解到本世纪中叶,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是同步实现的。理想的情况是,有的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碳中和,有的实现了负排放,有的仍有少量排放。全球组合形成碳中和状态。换句话说,不同的经济体必须区别对待才能实现碳中和。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国家通过政策和资金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引导产业向低碳、无碳发展转型。同时,加大低碳能源和除碳技术的科技创新。例如,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基础上,加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净化净化。回收。未来,储能技术、电池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有望高。

除了使用新技术的挑战之外,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将受到气候本身和天气条件的限制,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使用。这就要求我国加大组合技术的研发力度。数字和绿色翅膀驱动道路。目前,气象部门已推出清洁能源利用大数据应用等相关服务,为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调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对于一些在产业转型发展中高度依赖能源发展的行业和地区,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柴启民表示,这需要国家制定和研究前瞻性的政策,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从政策设计、产业布局等方面,实现公平转型,提供保障和支持。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低碳无碳发展前景广阔,预计到2030年,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低碳领域可达6300万,全国低碳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23万亿元,对GDP的贡献将超过16%。

同时,国际社会达成共识,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并带来可持续发展、加强能源安全、改善公共卫生、促进经济发展等广泛问题。 ve 生活质量。益处。

文章来源:《低碳世界》 网址: http://www.dtsjzzs.cn/zonghexinwen/2021/0722/1469.html



上一篇:【大学生评论大赛·漫评】低碳新时尚,绿化新生
下一篇: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绿牌途观L带我一起环保

低碳世界投稿 | 低碳世界编辑部| 低碳世界版面费 | 低碳世界论文发表 | 低碳世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低碳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